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在历经超30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后,当地时间8日晚,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等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临时协议,其中包括如何监管聊天机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系统。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表示:“历史性的!随着今天围绕《人工智能法案》政治协议的达成,欧盟成为第一个为人工智能使用设立明确规则的地区”。
他还说,“《人工智能法案》不仅是一本规则手册,也将成为欧盟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助推器。”
报道称,未来几天有关方面将讨论细节,这可能会改变最终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路透社及法新社称,该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彭博社报道称,该协议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提出《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将严格禁止“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有目的地操纵技术、利用人性弱点或根据行为、社会地位和个人特征等进行评价的系统等。
该草案还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对其算法保持人为控制,提供技术文件,并为“高风险”应用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每个欧盟成员国都将设立一个监督机构,确保这些规则得到遵守。 【编辑:管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作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中国的表现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
总台记者 杨渊:当地时间12月8日上午,中国角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论坛以“深化南南气候务实合作,携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相关国家部长代表、国际机构高级别代表以及相关领域资深专家与会交流讨论。

论坛上,中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的做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弱,得到的支持不足。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持续通过南南合作的方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能源转型、提高气候韧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中方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发出共同声音,维护共同利益。
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评价,表示愿与中方一起继续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服务司副司长 西里尔·奥诺雷:中国是少数几个拥有强大卫星项目运营能力的国家之一,而且其覆盖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天气和气候没有国界,这种合作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国家能孤立地开展工作。中国对南南国家的支持持续多年,真正帮助世界气象组织成员更好地合作。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 迪玛·哈提卜:正如我在论坛上提到的,我们与中国政府有着长期规范的合作。中国在南南合作中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可扩展的。正在实施合作项目的国家都对此非常感激和赞赏,这是一种不断发展的伙伴关系。我们对此感到非常自豪。
马拉维自然资源和气候变化部部长 迈克尔·乌西:我们面对一系列挑战,过去两年气候变化多次导致龙卷风来袭。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学到很多应对经验,中国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中国还与我们合作,确保我们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道路以及卫生、教育领域的其他设施。
论坛上,中国与乍得签署了首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文件,并与博茨瓦纳、基里巴斯、老挝等国环境部高级官员签署多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交付证书。
总台记者 杨渊:本次论坛是中国代表团自2011年以来举办的第十一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体现了中国对于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央视新闻客户端)